4月24日,重庆“重大地质事件与资源环境效应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正式建成,这也是重庆首个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围绕外生成矿理论、成矿地质事件关键驱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地质信息化和智能化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重庆市地质矿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大地质事件与资源环境效应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将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重大地质事件下的生物演化、重大地质事件影响下的资源与环境效应、深时数字重庆。
(资料图片)
“‘深时数字’指的是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聚焦数亿年的地质历史时期,探索地球生命与环境的演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指出,深时数字重庆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对地下空间的数字化,实时监测地下环境发生变化,这对地下的资源、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及对防灾减灾有极大的帮助。“比如,我们看到了地下断层,就知道哪里是薄弱体,可提前预防。”
实验室主任、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院长李大华介绍,早三叠世极热事件对重庆地区盐类矿产成矿影响很大,奥陶纪——志留纪交替关键时期缺氧事件直接让重庆地区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
“探明重大地质事件可直接指引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李大华举例,钾盐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但我国目前探明的钾盐储量仅占世界的2.2%,难以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需求。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发现,重庆垫江地区钾盐达到了可利用的品位,并且资源量大,具有开采价值。探明重大地质事件,对了解地质资源的分布,有很大的帮助。“深时数字重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生物演化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预防等领域,对重大地质事件影响下的生物、环境及矿产协同研究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实验室在前期筹建过程中已取得诸多成效。其中,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研究成果《灭绝前夜·重庆正阳恐龙探秘》,向公众科普了西南地区稀有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在“从鱼到人”生命探源研究工作中,重庆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完整有颌类脊椎动物化石。
“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紧紧围绕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探索重大地质事件背景下地球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的科学规律。”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说,实验室要发挥重庆地质事件记录较为完整的区位优势,围绕重大地质事件背景下的早期脊椎动物演化过程、形式、背景,展开灭绝、辐射演化和特异埋藏机制研究,以及重大地质事件对重庆地区地质资源形成的影响研究,培养地学前沿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流的行业重点实验室。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编辑:夏洪玲
责编:罗永攀
审核:廖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