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欣旺达一季度净利润下滑274%,越募资越缺钱-最新消息

发布时间:2023-04-28 11:25:07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财说 |欣旺达一季度净利润下滑274%,越募资越缺钱)

动力电池“新星”欣旺达(300207.SZ)暴雷了。

今年一季度欣旺达营收104.78亿元,同比下滑1.34%;净利润为亏损1.65亿元,同比下滑274%。业绩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存货跌价损失导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13亿元所致。

在主营业务手机电池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欣旺达寄希望于通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转型,然而核心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2022年继续亏损(亏损4.05亿元),为想要突破的欣旺达泼上了一盆冷水。


(资料图片)

主业陷入停滞

欣旺达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电芯及模组,产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及储能等领域。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521.62亿元,同比增长39.63%,归属净利润为10.64亿元,同比增长16.17%。其中,消费类电池实现营收320.15亿元,同比增长18.65%,占总营收比例的61%;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营收126.87亿元,同比增长332.56%,占总营收比例的24%。

近年来欣旺达被动力电池市场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据韩国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其中欣旺达(主要由欣旺达汽车电池完成)装机量达到9.2GWh,同比增长253.2%,在全球TOP10中增速最高,市占率达到1.8%,位列第九,这是公司首次进入全球年度前十榜单。在中国企业中,欣旺达装机量排名已进入前五,主要客户包括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东风柳州、小鹏汽车等。

令人奇怪的是,大好局势面前欣旺达没有在动力电池领域继续“下注”。这家公司正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48亿元,用于SiP系统封测项目(20.31亿元)、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13.58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14.11亿元)。

从投募项目看,欣旺达重新将重心转移回消费电子端。对于定增原因,公司表示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市场较为成熟,整体市场规模较大,处于稳定发展期;随着新消费趋势下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以及物联网、VR/AR 等技术逐渐成熟,以智能穿戴、智能清扫机器人等为代表的终端市场将迎来重要发展契机,带动消费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池领域欣旺达选择了“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并没有动力电池产能相关建设。对于该募投项目,公司表示“向上游延伸新增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芯产能,完成消费类软包电芯、消费类圆柱电芯等各种消费类锂电池电芯及 PACK 业务的全面布局”。

欣旺达对于消费电子的未来过度自信。根据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从出货结构来看,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84.4%;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小型电池(主要为消费级锂电池,包括手机等3C)出货量114.2GWh,同比下滑8.8%。

手机市场的低迷也印证了EVTank的数据。作为消费类电池最大的品类,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1亿部,同比下降11%,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第四季度仅出货3亿部,下降18%,创最大单季降幅。其中我国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亿部,同比下降13.2%,十年来首次跌破3亿部大关,第四季度市场同比下降12.6%,降至7290万部。

行业下滑最受影响的便是龙头欣旺达。作为全球消费类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手机电池业务全球占有率达30%(2021年手机数码类业务实现收入207.95元,占总营收比例的55.7%),是其最核心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诸多头部手机品牌。

越募资越缺钱

欣旺达没能力“脚踏两只船”和其巨大的债务压力有关。截至3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65.3%,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19和0.94,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费用负担较重。此外,短期借款账面余额为95.1亿元,创历史新高;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账面余额为29.74亿元,同样为历史新高,公司面临较大的短期债务偿还压力。

欣旺达还有隐形负债的风险。截至2月9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提供担保已担保余额为116.59亿元,占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净资产的58%。

自身债务压力巨大的欣旺达对客户却十分慷慨。截至3月底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8.5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的49%。

欣旺达实际控制人也已走上高质押之路。截至4月26日,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明旺、王威合计持有公司26.54%的股权,其中合计质押1.33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26.97%,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16%。

更令人担心的是,包括此次定增在内,欣旺达自2018年以来已经8次向资本市场“伸手”。公司此前七次募集资金合计116.89亿元。2018年和2021年公司分别定增25.54亿元和39.15亿元;2020年公司三次发行公司债合计募资10亿元;2020年7月公司再度发行可转债募资11.2亿元;2022年11月,公司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占公司总股份比例的7.72%,融资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

频频向资本市场“伸手”的欣旺达极度缺钱,公司资金都耗费在产能建设上。表面上看,2018年至今的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合计为42.37亿元,经营效益较好。实际上为了保证业绩能够跟得上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公司必须在设备等建设方面大量投入。例如本次募资,为满足消费电子集成化、小型轻便化的发展方向,公司投资22.03亿元用于封测方面SiP系统封测升级,而2018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账面价值已由43.08亿元增长165.53亿元至208.61亿元。

宁德时代已打响价格战“第一枪”

缺钱的欣旺达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动力电池业务中,因此选择“放手”。2月9日,公司公告以13.46亿元转让控股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欣旺达汽车电池)4.2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其持股比例由此前的50%下降至45.79%。自2021年8月起至今,欣旺达汽车电池已对外多次通过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募资,受此影响,欣旺达持股比例也不断缩水至如今的45.79%。据悉,公司或有将欣旺达汽车电池上市的计划。

需要指出的是,欣旺达汽车电池是公司动力电池业务的核心载体,2022年营收127.78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05亿元,相较2021年的亏损3.04亿元继续扩大。在动力电池的风口业绩却做到亏损,欣旺达的运营能力令人质疑。

除了缺钱及亏损,动力电池业务还出现了下滑。2022年上半年公司市占份额为2%,全年为1.8%。

市场份额下滑,产品竞争力也弱于同行。2022年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业务毛利率仅为10.28%,同期宁德时代为17.17%,国轩高科则为12.49%(2022H1数据)。

更令人担心的是,宁德时代打响了动力电池价格战“第一枪”。2月17日,宁德时代的“锂矿返利”计划被曝光。具体来看,签订该计划的车企将从宁德时代处以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结算未来三年50%的电池,但代价是将协议期内80%的电池采购承包给宁德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国产碳酸锂(99.5%电)的价格为43.1万元/吨,这也就意味着宁德时代给出了超过5折的让利。宁德时代主动降价抢市场,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以欣旺达为代表的、低毛利率的二、三线电池厂商。

宁德时代打响的“第一枪”和产业即将到来的产能过剩有关,这也是欣旺达未来最大的威胁。根据浙商证券预计,到2025年全球主要动力锂电池厂商的规划产能将达到4335GWh,而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443GWh(SNE Research预计),两者相差近十倍。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已达到390 GWh,在建产能为152 GWh,合计为542 GWh。

专家们也同样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在2022年高工锂电年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则判断,预计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曾发出过电池产能过剩预警,他表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吉瓦时,届时电池出货量可达1200吉瓦时,产能将大幅过剩。”4月,国产碳酸锂(99.5%电)的价格甚至已跌破20万元/吨。

比产能过剩先来的是新能源汽车增长的疲软。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54.3万辆(2月为43.9万辆,1月为33.2万辆),一季度个月销量都低于2022年四季度(2022年9月至12月零售销量分别为61.1万辆、55.5万辆、59.8万辆和75万辆)。

主业停滞、负债高企却不得不更新“装备”,前景看似美好的动力电池业务也即将迎来拐点,欣旺达控股股东选择套现离场也在情理之中。自2020年第二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两年间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的王明旺持股数由4.37亿股下滑至3.62亿股,持股比例由27.85%下降至21.05%。

推荐阅读